安全无小事,防灾减灾正当时。2024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6个防灾减灾日。为强化师幼安全意识,掌握防范自然灾害的知识,提高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自我保护能力,成都市温江区柳城幼儿园开展了“增强防震意识、安全你我同行”5.12防震减灾安全演练活动。
为演练的顺利开展,演练前我园对全体教职工召开了关于防震应急演练的专题会议,通过人员分工、班级疏散路线讲解、演练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工作全面部署,让每一名教职工了解自己的分工并认真履行。
班级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分别以动画、绘本、故事讲述、情景模拟等多元的形式提前向幼儿讲解防震避险常识及疏散演练的注意事项,让幼儿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地震自救知识,提高自身安全意识。
随着第一次警报响起,防震演练正式开始,老师们立即组织班级幼儿停止活动,快速引导幼儿躲避到安全区域并双手护头、蜷缩身体、降低重心躲在桌子下面或墙角三角区。
第二次警报再次响起,各班级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双手交叉护头,根据安全疏散路线快速撤离到户外安全区域。各班级老师清点幼儿人数并上报总指挥。整个过程井然有序,教职工分工明确,各行其责。
演练结束后,彭老师对本次演练情况进行总结,肯定孩子们在演练中反应迅速、快速撤离的表现。其次,通过互动提问等方式强调防震注意事项以及演练的重要性。
了解地震预警系统:现代科技已经能够提前几秒到几十秒预测地震的发生,了解并关注地震预警系统,能够在地震来临时提前做好准备。
室内避险:在地震发生时,如身处室内,应尽快寻找稳固的桌子、柱子等遮蔽物,避免窗户、玻璃、悬挂物等危险区域,采取“保护头部、蹲下或趴下”的姿势,以减少伤害。
室外避险:在室外时,应远离高大建筑物、电线杆、广告牌等可能倒塌的物体,寻找开阔、平坦的地方躲避。
地震后自救互救:地震停止后,要保持冷静,观察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如有需要,可进行自救互救,如清除口鼻附近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避免盲目移动,防止二次伤害。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柳幼将继续抓牢抓实安全教育,以常态化的安全教育和演练,筑牢园所安全防线,保障全园师幼的安全。